当前位置: 首页 > 学术报告 > 正文

【“CARBON100”第14讲|内容摘要】滨海湿地碳汇评估方法与蓝碳交易

来源:中国国际低碳学院发布日期:2022-04-21浏览:

中国国际低碳学院“CARBON 100”第十四讲讲座于3月24日开讲---低碳城同步进行直播,在线观看人数达 人,在讨论区有不少低碳粉们的热烈讨论。

此次讲座,厦门大学环境与生态学院陈鹭真教授做了题为《滨海湿地碳汇评估方法与蓝碳交易》的汇报,主要内容分为四部分:滨海蓝碳硏究基础,滨海蓝碳评估方法体系,滨海蓝碳交易方法学,蓝碳的机遇与挑战。


(一)滨海蓝碳硏究基础

11C6E


蓝碳“Blue carbon”:狭义上,是指储存在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的土壤、地上活生物质(叶、枝、干)、地下活生物质(根)和非活体生物质(如调落物和枯死木)中的碳。红树林、滨海盐沼和海草床等滨海湿地能够捕获和储存大量有机碳,并永久埋藏在沉积物中;是地球上最密集的碳汇(Nellemann et al.,2009).

滨海湿地具有高储碳和固碳能力,与陆地生态系统相似,滨海湿地生态系统通过光合作用固持的CO2储存在植物生物量中,其储存时间有限(几年到几十年)。不同于陆地生态系统,滨海湿地的植被可以捕获和埋藏来自河流径流、近海输入的有机碳,埋藏时间长、稳定性高(可埋藏百年至干年尺度),在地下形成很大的碳库(Duarte et al.2005)。

(二)滨海蓝碳评估方法体系

由陈鹭真,卢伟志,林光辉于2018年编译的《滨海蓝碳--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碳储量和碳排放因子评估方法》书中对方法体系行了详细介绍。如红树林碳汇的植物固碳功能可使用静态箱测定温室气体交换和涡度协方差计算方法;红树林植被净初级生产力可通过生长增量+凋落物法(LG)、树干液流法(SF)、光衰减/气体交换法(LA)进行校正,经校正后,可消除由方法引起的误差,使全球红树林NPP数据库更加丰富和准确。

(三)滨海蓝碳交易方法学

由陈鹭真教授研发的我国首个蓝碳交易方法学《红树林碳汇造林项目方法学》中所讲述的方法更具额外性、探索了土壤碳埋藏的实测值、兼顾生态系统多功能,与CDM和VCS相比,应用我国红树林测算参数,使之更符合我国生态系统特点的核算。

(四)蓝碳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是海洋大国,可以引领蓝碳贸易新标准的制定,开拓海洋碳交易新市场,引领东盟和一带一路国家的蓝碳市场。与此同时,未来十年是联合国生态系统恢复十年,也是我国红树林生态修复的关键期,亟需研发高固碳和高生态系统服务的红树林生态修复模式和范式,服务于国家实现碳中和的战略布局。

主题汇报之后,在王璟珉教授的主持下,陈鹭真教授与线上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答疑解惑,整场讨论热烈,此次CARBON 100讲座圆满成功!

上一条:【“CARBON100”第15讲|内容摘要】2060年碳中和经济与排放影响分析——基于动态CGE模型 下一条:【“CARBON100”第13讲|内容摘要】泛能源大数据应用:穿透空间(GIS-LCA)揭示碳足迹转移机制

关闭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