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际低碳学院“CARBON 100”第十五讲讲座于3月30日开讲---低碳城同步进行直播,在线观看达67550人次,在讨论区有不少低碳粉们的热烈讨论。
此次讲座,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研究院刘宇教授做了题为《2060年碳中和经济与排放影响分析——基于动态CGE模型》的汇报。
经过长期对CGE模型和投入产出模型的研究,在模型方面,我们已经掌握了全球、国家和区域三维一体的CGE模型,三维即三维:全球(GTAP)、国家(CASISD-N)和区域(CASISD-R),一体指的是标准化的数据库构建程序。已应用CGE模型研究的领域有碳税、碳市场、能源效率、反弹效应、水效率、环境税、资源税、水价格、水土耦合模型等。且在此次研究中,我们加入了碳税模块,这是本次研究的创新。
碳达峰与碳中和1+N政策体系中,“1”是碳达峰碳中和指导意见,“N”包括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及重点领域和行业政策措施和行动。刘宇教授对此进行了解读,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能源结构是指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推进节能低碳建筑和低碳基础设施、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发展循环经济是指要提高能效;推动绿色低碳技术创新是指要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能效技术、CCS;发展绿色金融以扩大资金支持和投资指要关注绿色投融资;建立完善碳交易市场指的是要关注碳定价;实施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是指发展森林碳汇。通过政策梳理形成政策冲击,形成以下政策影响示意图:
接下来对比了单一减排政策情景和组合减排政策情景。
单一减排政策情景从成本和收益的角度分析可得:单一政策难以实现碳中和目标,能效政策和碳价格政策的减排效果最好,而可再生能源政策经济效果最好。从成本-收益看,二氧化碳排放量低于33亿吨时可再生政策效益最高。
组合减排政策情景从减排量的角度分析可得:五类政策组合存在实现碳中和可能,碳排放量降至14-40亿吨;576种组合情景中,136个情景的排放量小于20亿吨(89个情景的电气化程度是E3),440个情景的排放量大于20亿吨;包含E3的组合情景排放量基本低于30亿吨;如果采取E1强度的电气化,则C、A、R必须达到较高强度才能实现碳中和。
对于未来的研究,我们还需做以下领域的探索,如:冲击政策之间关系(独立OR关联),政策措施的技术支撑、技术突破(不确定性),政策组合和强度在时间维度优化(关系),不同排放轨迹(路径)的影响(关系),全局与局部最优的政策选择,政策组合措施数量的差异,政策措施与出台文件的对应关系等。
最后,在王璟珉教授的主持下,刘宇教授与线上观众进行交流互动,答疑解惑:
Q1:政策走向会如何影响碳减排量?
A1:政策走向基于突破性技术。技术创新的突破难点和目前卡脖子的地方主要在成本,如CCS成本较高。
Q2:CGE对家庭、企业、政府等各个经济主体的行为有哪些设定?
A2:家庭相当于居民,这版模型通过线上支出系统优化;企业通过两到三层嵌套实现成本最小化;政府没有特别的设定,如政府购买的支出和转移支付等。
Q3:使得可再生能源效果最佳时各能源政策的组合是?
A3:单一政策分析,电气化本身的效果是最弱的,但在后面政策组合的时候,实际上可以带来最佳的效果,应该存在使得电气化水平和新能源组合共同推进和补充助力的两者比例。因为电气化相当于拉升了电力空间,可再生能源发电使得电价变得更便宜,使得他们更容易用电替代。目前是在宏观分析的,还没有具体的占比,所以还没有给出具体的政策,未来可以通过技术进步改变一个点两个点来刻画量化它们的影响,可以到达相对较好的比例以及最优组合。
上一条:【“CARBON100”第16讲|内容摘要】2050美国碳中和的路径研究及其对中国能源转型的启示 下一条:【“CARBON100”第14讲|内容摘要】滨海湿地碳汇评估方法与蓝碳交易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