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门类:交叉学科
一级学科:工商管理、理论经济学、应用经济学
低碳经济与管理交叉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交叉学科代码:1202J5 中国国际低碳学院)
一、培养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整合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依托山东财经大学学科综合实力,致力于培养深入了解中国国情,具有国际视野、科学素养与人文关怀、思辨精神与交叉研究能力,有志于为促进中国和世界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低碳经济与管理卓越人才。通过提供研究导向和实践导向兼备的人才培养体系,夯实学生本学科交叉领域的理论基础,培养学生理论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具备从事低碳经济与管理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业工作的能力,胜任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部门的政策制定和管理工作,为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动经济与产业结构转型、绿色低碳发展贡献力量。
按照下列培养方式实现上述目标:
1. 多学科课程:提供全面的课程体系,涵盖低碳经济、碳排放管理、可持续发展、绿色技术和创新等领域的基础理论和实践技能。
2. 实践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实践课程、案例研究和实习经历,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3. 跨学科合作:鼓励学生与其他学科专家进行跨学科合作,培养团队合作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4. 导师指导:为每位学生分配专业导师,提供学术指导和个人发展支持。
5. 学术交流:鼓励学生参与学术会议、研讨会和国际交流活动,与优秀学者进行学术交流,拓宽学术视野。
二、基本要求
(一)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治学严谨,积极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二)掌握经济学、管理学等多学科扎实的基本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三)熟练掌握英语或其他外语,具有听、说、读、写、译的基本能力,以及搜索国际文献数据库的能力。
(四)熟练运用计算机和相关信息技术,具有数据整理、分析和运用能力。
(五)具有敢于质疑、敢于探索、善于思辨的科学精神以及严谨认真的治学态度。
(六)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审美素养、沟通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三、学习年限
硕士研究生基本学习年限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5年。第1、2学年用于课程学习、调研实习;第3学年用于撰写学位论文及进行学位论文答辩。
四、培养方向
本专业研究方向主要分为两个:低碳经济规划、低碳产业运营与企业碳管理。
(一)低碳经济规划方向
该方向从跨学科角度探讨气候变化及其经济学内涵,以了解气候变化相互关联的科学、政策、政治层面为基础,侧重从宏观角度分析和评估国内外不同政策决策对经济和气候的影响,了解温室气体排放、气候影响和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学习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政策相关的理论;掌握使用的主要政策和监管工具;了解与碳定价和相关政策设计与实施相关的经济理论和实践;分析实现长期气候目标所需的政策与投资环境之间的关系。该方向还将全面向学生介绍低碳发展在区域、行业不同层面规划编制的技能、设计规范的应用和方案构思技巧等。
(二)低碳产业运营与企业碳管理方向
该方向侧重从低碳产业化、产业低碳化以及在此发展趋势下企业如何进行低碳运维管理三个维度开展人才培养。学生需在掌握能源经济、产业经济、技术经济与管理、创新管理等相关理论的基础上,了解产业结构转型与能源结构转型与产业低碳发展、企业低碳发展之间的关系,探索技术创新、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对企业应对气候变化的积极意义,评估气候变化给企业可能带来的风险并能进行风险管控,分析碳市场、碳税等政策手段与企业战略发展之间关系,掌握产业链绿色低碳发展所需理论和方法学,以及企业碳资产管理、进行碳排项目的理论与方法学。
五、个人培养计划制定
导师(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我校学科专业培养方案并结合硕士研究生个人情况,在硕士研究生入学3个月内,指导学生在研究生管理系统中制定《山东财经大学硕士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并提交,经研究生导师、学院分管院长审核确认后执行。在执行过程中如确因客观条件变化,经所在学院分管院长同意,可以修订培养计划,并报研究生院备案。
个人培养计划应对硕士研究生所学的课程名称、学分、时间安排、学习和考核方式、科学研究和学位论文的要求与进度、主要必读书目等进行明确规定。
六、课程设置(详见“低碳经济与管理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本学位点课程体系以先进教育理念为指导,跟踪国内外低碳经济与管理相关教育改革发展趋势,瞄准社会人才需求,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突出研究性学习、实践性教学和现代研究技术应用,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课程体系更加科学化、完备化、国际化。
硕士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完成培养计划中制定的课程学习及其他环节的全部内容,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进入论文写作阶段,申请论文答辩。
根据学校研究生课程设置整体规划,结合交叉学科理论基础丰富的特点,本专业硕士研究生需累计修满35学分,课程学习不少于33学分(必修课24学分、选修课不少于9学分),实践环节1学分,学术活动1学分。
按照课程内容分为必修课(含学位公共课、学科基础课和学位专业课)和选修课(含公选课、专业课、研究方法课)。
(一)必修课
1. 学位公共课(共计5门,8学分)
学位公共课包括全校通开和低碳学院单独开设的课程。包括政治理论课程、外国语课程、人工智能导论和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其中政治理论课程(2门,3学分),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2学分)和自然辩证法概论(1学分);外国语课程(2门,3学分),分别是公共外语课(1学分)、专业外语课(2学分)。公共外语课程实施应用与专业相联系的通识教育,专业外语课实施学术研究教育。达到免修条件,经过申请可以免于修读公共外语课程,专业外语课不予免修。人工智能导论1学分、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1学分。
2. 学科基础课(共计3门,8学分)
包括中级微观经济学(3学分)、中级计量经济学(3学分)、发展经济学(2学分)。
3. 学位专业课(共计3门,8学分)
包括低碳经济与管理导论(2学分)、能源与环境经济学(3学分)、管理研究方法论(3学分)。
(二)选修课(9学分)
选修课包括公选课、专业课和方法课。公选课1学分;此外,设置了5门本专业选修课和3门方法课,所有硕士研究生均可跨学科(专业)选修。
(三)实践环节:赛事活动/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实践思政(1学分)
硕士研究生应参加由校团委组织的学科竞赛/社会实践,经团委审核合格后获得0.5学分/次;作为学科竞赛/社会实践活动负责人,或参加学科竞赛/社会实践获奖,经团委审核后获得1学分/次。参加专业实践或实践思政,经导师、学院审核合格后,获得0.5学分/次。累计最高1学分。参加方式包括授课、指导本科生作业和辅导答疑,参加教学方法、内容、改革等教学实践项目及其他教学实践活动;以及进行社会调查、到实际经济部门实习等社会实践。社会实践原则上至少为期一个月,社会实践结束后要写出一份与本学科有关的高质量调研报告。
(四)学术活动(1学分)
本学科硕士研究生应参加校内外举办的学术会议,听取学术讲座,提交学术心得报告,审核合格后,获得1学分/次。
参加在国外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获得1学分/次;参加国家级学术会议(含在境内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获得0.4学分/次;参加省级学术会议,获得0.3学分/次;参加校级学术会议,获得0.2学分/次;参加院级学术会议,获得0.1学分/次。累计最高1学分。
(五)补修课
硕士研究生入学前为专科生或本科毕业专业不属于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门类的,应在完成总学分基础上补修经济学、管理学两门本科课程。课程补修由各学院组织安排,可采用随本科生班课堂学习、在导师指导下自学、网络学习等多种方式进行,由学院和导师进行考核或认定。
补修本科课程不得少于两门。补修课程学分不计入总学分,应在第一学年内全部完成。
七、课程考核及成绩评定
(一)考核形式
硕士研究生课程考核改变单一考试形式,实行分阶段考核。分阶段考核采用案例分析、模拟实训、课堂随机测验、课程论文、项目设计、研究报告、调查报告、读书报告等。各阶段考核成绩都应录入研究生管理系统,并保留原始资料与记录。
(二)成绩评定
硕士研究生课程期终考核成绩均采取百分制,其中必修课考核成绩70分为合格,选修课考核成绩60分为合格。分阶段考核成绩比重由授课教师确定,原则上不低于50%,录入成绩时采用百分制。
(三)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要求参照《山东财经大学关于印发硕士研究生中期考核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政研〔2021〕13号)执行,中期考核合格者方可继续攻读学位。
八、课程补考、缓考及重修
课程补考、缓考及重修要求参照学校教学管理有关规定执行。
九、学术能力要求
鼓励硕士研究生积极参与导师课题研究、案例开发、学术论文撰写等科研工作,不断提高科研水平和能力。
本学位点培养将学术论文发表、高层次案例开发等成果要求纳入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评优选拔条件。
十、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研究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研究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研究生创新能力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衡量研究生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之一。
学位论文必须是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学位论文应该能够反映出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能够结合导师的研究方向或科研任务。学位论文应有新见解,完成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得少于1年。
为了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质量,本学位点将结合交叉学科特点,根据培养要求,参照学位管理的相关文件,对学位论文开题、中期检查、预答辩、隐名评阅及答辩等各环节进行严格要求,切实保证学位论文质量。
学位论文不得剽窃他人成果。凡引用他人观点、成果的,必须详细列出材料出处,实事求是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
论文写作规范具体要求执行“山东财经大学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写作规范”。
十一、毕业与学位授予
硕士学位授予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及《山东财经大学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等有关文件规定进行。按照培养方案的要求,完成课程学习、修满规定学分、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达到学术能力要求,且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核通过的硕士研究生,可授予管理学硕士学位。
十二、必读经典书目与高水平国内外刊物
(一)必读经典书目
1.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经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22
2. 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学习纲要,人民出版社,2022
3. 费孝通,江村经济,商务印书馆,2001
4. 彼得·德鲁克,管理:任务、责任和实践(第1-3部),华夏出版社,2012
5. 乔晓春,中国社会科学离科学还有多远?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6. 威廉·H·麦克尼尔,约翰·R·麦克尼尔,世界环境史,中信出版集团,2020
7. 荷尔曼·E·达利,小约翰·B·柯布,21世纪生态经济学,中央编译出版社,2015
8. 比尔·盖茨,气候经济与人类未来,中信出版集团,2021
9. 威廉·诺德豪斯,均衡问题:全球变暖的政策选择,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10.威廉·诺德豪斯,绿色经济学,中信出版集团,2021
11.中国长期低碳发展战略与转型路径研究课题组,读懂碳中和:中国2020-2050年低碳发展行动路线图,中信出版集团,2021
12.王灿、蔡闻佳,气候变化经济学,清华大学出版社,2020
13.潘家华、张莹,气候变化经济学导论,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21
14.周志方、肖序,企业碳管理会计研究,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9
15.范内瓦·布什,拉什·D·霍尔特,科学:无尽的前沿,中信出版社,2021
16.Eisenhardt, K. M., Building theories from case study research.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989, 14(4), 532-550
17.Stefan Schaltegger, Dimitar Zvezdoc et. al (ed),Corporate Carbon and Climate Accounting, Springer, 2015
(二)高水平国内外刊物
中国社会科学、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世界经济、南开管理评论、经济学(季刊)、经济学家、经济学动态、世界经济研究、中国管理科学、科研管理、管理科学学报、系统工程学报、中国软科学、中国工业经济、外国经济与管理、管理评论、管理学报、统计研究、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经济管理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Econometrica,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Journal of Economic Theory, 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Econometric Theory,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Nature Sustainability, Nature Communications, Ecological Economics, The Energy Journal, Environment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Energy Economics, Renewable and Sustainable Energy Reviews,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and Social Change,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Energy Policy, Environmental Impact Assessment Review, Structural Change and Economic Dynamics.
十三、其它
攻读我校硕士学位的外国留学生,参照相应学科的培养方案按照本规定单独制定外国留学生的培养方案。
本规定自公布之日起施行,由研究生院负责解释。
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生课程设置情况表
类别 |
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分布 |
考核方式 |
开课 学院 |
备注 |
|||
1 |
2 |
3 |
|||||||||
必修课 |
学位公共课 |
1 |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2 |
2 |
√ |
阶段性考核+考试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8学分,1、2学期 |
||
2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6 |
1 |
√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3 |
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 |
16 |
1 |
√ |
低碳学院 |
||||||
4 |
公共外语课 |
16 |
1 |
√ |
研究生院 |
||||||
5 |
人工智能导论 |
16 |
1 |
√ |
研究生院 |
||||||
6 |
专业外语课 |
32 |
2 |
√ |
低碳学院 |
||||||
学科基础课 |
7 |
中级微观经济学 |
48 |
3 |
√ |
经济学院 |
8学分, 1、2学期 |
||||
8 |
中级计量经济学 |
48 |
3 |
√ |
统计与数学学院 |
||||||
9 |
发展经济学 |
32 |
2 |
√ |
低碳学院 |
||||||
学位专业课 |
10 |
低碳经济与管理导论 |
32 |
2 |
√ |
低碳学院 |
8学分, 1、2学期 |
||||
11 |
能源与环境经济学 |
48 |
3 |
√ |
低碳学院 |
||||||
12 |
管理研究方法论 |
48 |
3 |
√ |
工商学院 |
||||||
选修课 |
公选课 |
13 |
体育与健康 |
16 |
1 |
√ |
阶段性考核+考查 |
体育学院 |
公选课选修1学分;其他选修课选修8学分;2、3学期 |
||
14 |
艺术鉴赏与实践 |
16 |
1 |
√ |
艺术学院 |
||||||
15 |
文学鉴赏 |
16 |
1 |
√ |
文学与新闻学院 |
||||||
专业课 |
16 |
世界可持续发展思想史 |
16 |
1 |
√ |
低碳学院 |
|||||
17 |
气候变化政策评估 |
32 |
1 |
√ |
低碳学院 |
||||||
18 |
绿色金融与投资 |
32 |
1 |
√ |
低碳学院 |
||||||
19 |
低碳技术与管理创新 |
16 |
1 |
√ |
低碳学院 |
||||||
20 |
ESG与企业碳管理 |
16 |
1 |
√ |
低碳学院 |
||||||
方法课 |
21 |
低碳经济与管理研究方法 |
32 |
2 |
√ |
低碳学院 |
|||||
22 |
大数据分析与可视化专题 |
16 |
1 |
√ |
低碳学院 |
||||||
23 |
案例与质性研究方法专题 |
16 |
1 |
√ |
工商学院 |
||||||
实践环节:学科赛事/社会实践/专业实践/实践思政 |
1学分 |
||||||||||
学术活动 |
1学分 |
||||||||||
科研参与* |
|||||||||||
补修课程 |
经济学、管理学 |
||||||||||
应修满总学分 |
35 |
注:(1)公共外语课实施应用与专业相联系的通识和财经特色教育,专业外语课实施学术研究教育。(2)32学时(含)以内的课程可实行8-9周(小学期)授课。(3)鼓励开设1学分选修课,如学术前沿、行业前沿讲座等短而精的课程。(4)选修课全校打通,所有硕士研究生均可跨学科(专业)选修。专业学位课程中实践课程三类课程分别用①②③做出明确标识。(5)硕士实践环节、学术活动及科研参与由培养单位考查。(6)科研参与环节仅限学术学位研究生。(7)基于交叉学科的专业需求,鼓励学生在满足应修学分基础上学习完成设置的各类课程。